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OA 系统虽已成为流程管理的标配工具,但众多企业上线后却陷入 “系统空转” 困境:审批流程依旧卡壳、员工抵触使用、效率不升反降。这种现象本质并非系统技术缺陷,而是企业管理中 “放权机制” 缺失的直接映射。
本文将深度剖析 OA 系统落地失效的核心矛盾:先揭示 “老板凡事亲批” 导致的流程阻塞、数据碎片化等问题,再从 “权限边界划分、一线授权、责任固化” 等维度,阐释如何通过科学放权重构 OA 流程逻辑,最终形成 “系统自动化运转、管理者聚焦战略” 的高效协同模式,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破除 “系统好用但用不起来” 的现实障碍。
注:本文示例所用方案模板:简道云OA系统,给大家示例的是一些通用的功能和模块,都是支持自定义修改的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里面的功能。一、别怪OA流程复杂,流程卡壳是“老板思维”惹的祸绝大多数企业上OA系统的初衷很美好:“希望流程更清晰、责任更明确、审批更高效”。
可现实呢?流程死板,审批卡壳,员工绕着系统走,系统绕着老板转。
于是企业出现了很诡异的局面:流程全在OA里,操作也都规范了,但没有一个员工真把OA当工具,而是当“挡箭牌”。
展开剩余88% 你问员工:“为啥审批拖这么久?” 答曰:“老板没批,我也不敢批。” 你问主管:“这事你不能直接处理吗?” 答曰:“流程写可以,但我还是要报给老板。”听起来每个人都在做事,实际上流程完全绕不过老板一个人。
OA的流程图只是在“假授权”,而不是“真放权”。
二、老板不放权,OA就是个“电子签字板”说到底,OA系统不是问题的起点,而是问题的放大镜。
它把老板“凡事要批、什么都抓”的思维模式照得一清二楚。
在我们服务过的企业中,最常见的流程卡壳场景就是:
一份300块的办公用品采购单,挂在老板审批环节一周没人动; 一个普通员工调休两天,部门主管审批完了还要送老板“知会一下”; 一个IT故障维修的流程,管理员、主管都点了同意,还得等老板“最终确认”。你问老板:“这个流程你为什么也要批?” 他说:“不批我不放心。” 你再问:“那你平时有时间批吗?” 他说:“忙起来就忘了,但重要事不能放。”
但问题是:“不放心”,并不能代替“流程闭环”;“拍板”也不等于“真掌控”。
当老板什么都想过一眼、什么都要亲自批:
1. 流程卡死在老板身上,效率反而最低
大到签合同,小到修打印机,老板不在线,全公司流程暂停。 员工不是在推动业务,而是在“找老板批流程”。 而老板每天被几十个审批缠身,真正该盯的大事却一件都看不到。
2. 员工绕开系统,私下搞流程
OA流程卡着不动,员工就走“快通道”: 微信群直接沟通、线下打个招呼、电话请示代替审批。 这样一来,OA流程沦为表演,系统规范全靠自觉,效果全看关系。
3. 老板越管越累,数据越碎越乱
你一天批几十个流程,但没有人做数据沉淀。 审批走完了,信息散在每个人的记录里,OA成了“数据坟场”,你既不掌控进度,也看不到风险。
4. 系统成摆设,流程成形式,员工成应付
大家嘴上说“走流程”,实际上流程谁都不走心。 员工只是为了“有据可查”,不是为了“推动结果”。
最尴尬的是——老板明明已经批得快累瘫了,但团队依然吐槽:“OA太烦”、“效率太低”、“流程太绕”、“事还得找老板亲口说”。
这时候,就容易陷入一个怪圈:
以为是系统设计不合理 → 改流程; 以为员工不配合 → 开培训; 最后觉得系统无用 → 放弃使用。但这一圈绕下来,问题压根没在系统,也没在员工身上。 真正的病根,是老板心里那个“权力不能放”的执念。
一个系统跑不起来,九成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“老板没想清楚自己该干什么,不该干什么”。
三、放权不是“放任”,而是更高效的管理方式前面说了,老板不放权,OA流程就卡在老板那,效率永远上不去。但放权可不是“甩手不管”,也不是把所有风险丢给员工。
很多老板心里都有顾虑: “我不亲自审批,员工会不会乱花钱?” “流程交给别人管,万一出错,责任我扛得住吗?”
这些担心很正常,也很现实。
不过,真正的放权,是建立在明确权限边界和责任机制基础上的科学管理。
1. 划清权限边界,不再“凡事找老板”
OA不是万能审批机。合理授权,让系统知道——
哪些事“直接下放”:比如日常办公用品、三日以内调休、5000元以内采购,部门负责人可直接处理; 哪些事“必须上报”:比如大额合同签署、员工离职补偿、重大采购谈判,系统自动流转老板审批; 哪些事“只需知会”:比如正常会议记录、例行行政通知,只抄送老板,不占审批时间。系统能自动化判断流程走向,关键是老板要敢“放掉”那些根本不用你管的琐事。
2. 授权离业务最近的人,让决策贴地飞行
谁最了解具体事务?是第一线的主管和执行人。
OA审批节点设置,应该优先考虑“谁负责谁审批”,而不是“级别越高批得越多”。
举个例子:
固定资产采购:预算在1万以内,设备管理员+部门主管审批即可; 员工报销:按职级设定限额,主管、财务审核后即可支付; 合同盖章:法务确认合规、商务确认条款、部门确认对接人即可。老板别再想着“什么都过一眼”,你只要定方向、控预算、盯异常就够了。
3. 责任机制固化进流程,谁审批谁担责
放权不是放任,谁拍板谁负责,系统可以帮你把这事“写进机制”。
你可以在OA中设置:
审批确认弹窗:关键流程需“确认已阅读风险提示”,避免无脑点同意; 操作日志记录:谁审批了什么、在什么时间点、依据是什么,系统全记录可查; 审批后评价机制:结果如何?后续问题有没有反馈?责任人需补录情况说明。这样一来,流程就不再是“套娃式审批”,而是“责任归位式管理”。
4. OA系统固化规则,实时监督、杜绝“暗箱操作”
有些老板不愿放权,是因为怕员工绕系统、走人情单、搞变通。
其实你只要把流程固化进OA,就能杜绝这些隐患:
用印申请:通过OA系统提申请,关联合同、项目、责任人,统一记录归档; 车辆管理:预约+审批全流程在线,使用记录实时同步; 资产管理:借用、归还、维修、报废全走系统,管理员直接监控状态; 会议管理:会议申请、会议纪要、决议追踪形成闭环,老板只看重点内容; 访客管理:提前预约,安保+行政+对接人一键联动,进出记录自动沉淀。你的放权,靠的不是“信员工人品”,而是靠系统流程和权限设置。
系统盯得比人细,流程走得比人快,老板也就更放心。
FAQQ1:老板担心放权后出风险,怎么迈出第一步?
A:从 “三低” 流程入手试错:
低金额:先放开 5000 元以下采购、2000 元以内报销的部门自主审批; 低风险:优先下放办公用品申领、普通员工调休(3 天内)等非核心流程; 低影响:选择非关键部门(如行政部)试点,流程跑通后再推广。 关键:初期设置 “双审批” 过渡(如部门主管 + 财务复核),降低试错成本。Q2:小公司没 OA 系统,怎么实现科学放权?
A:用 “纸质 + 电子” 极简方案:
权限表公示:手写《审批权限表》贴在办公区,明确 “谁能批什么”(如主管可批 1 万元以内费用); 流程本记录:用笔记本登记审批事项,审批人签字 + 日期,每周汇总给老板抽查; 微信留痕:紧急事项先微信审批(截图存档),事后补纸质单,逐步养成流程习惯。Q3:怎么判断放权后 OA 流程真的高效了?
A:盯紧三个数据变化:
老板审批量:核心业务中老板直接审批的事项占比从>50% 降至<20%; 流程耗时:普通审批从平均 3 天缩短至 1 天内,紧急流程可当天办结; 异常率:因放权导致的流程纠纷或错误,每月不超过 3 起且呈下降趋势。五、总结OA系统本质是企业数字化协同的核心工具, 但系统能不能用起来,效率能不能提升,
关键不是OA本身的功能多么强大, 而是老板能不能放权,能不能搭建一个让员工“敢做事、有权限、负责任”的工作环境。
你花再多钱买OA系统,老板不放权, 结果就是“流程永远绕老板走”, 效率永远提升不了,员工永远不主动。
老板,敢放权,OA才能真正帮你打通企业的神经, 让企业跑得更快,活得更好!
发布于:广东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