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愿意花2000元看机器人叠可乐罐、爬坡打架吗?这个看似荒诞的问题,正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真实上演。当ChatGPT们还在屏幕里吟诗作画时,一群会跑会跳的机器人已经用最原始的肢体语言,掀起了今年科技圈最疯狂的热潮。
机器人军团"造反"现场实录
智元机器人的红色机械臂在展台灵活翻转,不到10秒就能完成可乐罐的精准堆叠。当观众故意拿走罐子时,它竟会"生气"地重新开始工作,这种拟人化交互让现场惊呼连连。更刺激的还在后头——人机搏击环节,机器人的快速闪避和精准反击,让专业武术教练都直冒冷汗。
云深处带来的四足机器狗则上演了硬核表演。45度斜坡如履平地,连续攀越两个高台后,传感器显示能耗仅增加7%。这种远超生物极限的耐力,让围观群众忍不住调侃:"比特种兵还稳,退役后可以直接送外卖。"
恐怖谷效应成流量密码
最令人毛骨悚然又欲罢不能的,是某展台的拟人机器人。当它的眼球跟随观众移动,嘴角浮现程序设定的微笑时,前排小朋友突然集体后退三步。这种微妙的恐惧感,反而让该展台成为打卡圣地。工作人员透露:"三天内我们被直播了287次,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。"
相比之下,工业分拣机器人用每分钟120次的抓取速度,在流水线上织出银色残影;安防机器狗巡逻时,头顶的激光雷达会自动扫描可疑包裹。这些实用派选手虽不擅长表演,却在专业观众中获得更高评价。
实体AI的降维打击
为什么笨重的机器人能打败虚拟AI?心理学教授李敏指出:"人类大脑对三维实体的认知加工效率,是二维图像的6倍。"当大模型还在用文本对话建立信任时,机器人已经用肢体语言激活了人类最原始的共情机制。
技术层面,具身智能的突破更值得关注。今年展出的机器人普遍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,像智元机器人就整合了视觉、力觉、声呐等12种传感器。华为展台工程师打了个比方:"以前的AI是飘在天上的云,现在的机器人是把云拽进了钢筋铁骨里。"
机器不会疲倦,但人类会为机器疯狂。当最后一个展台熄灯时,还有观众在讨论:明天该不该加价买黄牛票?这场看似关于技术的展览,最终印证了最朴素的人类天性——我们永远会被能触摸到的未来所震撼。下个十年是属于算法还是机械臂?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个正在给你递可乐的机器人眼中。
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